【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排污工作却没能同步进行,成为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之一。与此同时,畜禽养殖产业的污染防治工作也遇到了各种问题。至此,深化农业改革,全面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源,推进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生态建设尚需努力。
粪污消纳能力不足 畜禽养殖废弃物亟须循环利用
我国农业发展获得了政策性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使得畜禽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粪污消纳能力与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失衡,导致畜禽养殖污染成为了令人头疼的问题。
80%规模养殖场缺乏污染治理设施及投资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畜禽粪污量大约为38亿吨,传统的农牧结合方式根本无力解决如此庞大的粪污量。根据2010年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我国农业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产生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占全国COD和氨氮排放量的41.9%和41.5%。
随着畜禽养殖业走向规模化,大型畜禽养殖场的出现更是让污染情况雪上加霜,原因就是处理方式不得当。畜禽养殖所排放的污染物无法妥善处理的后果就是,污染水体,污染空气,危及饮水安全,造成土地富营养化并且破坏土壤环境。我国很多过度依赖畜牧业发展的地区已经尝到了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苦果,据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技术报告结果表明,我国80%左右的规模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及投资。
基于上述背景,2014年政府施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2015年,农业部发布《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从源头开始贯彻减量、防控、循环利用原则;2016年9月,《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将畜禽粪污纳入五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中;2017年3月6日,农业部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中包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内容。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诸多现实困境也正频频添扰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发展。
从散养到规模化养殖,我国畜禽产业发展确实在逐渐走上正轨,然而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尚未全面推广开来,处理设施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治污效果差强人意。据悉,我国半数以上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设施,环境治理投资明显不足,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同时,养殖企业规模的参差不齐也制约着粪污处理水平的提高。
畜禽产业发展是农业政策扶持的结果,然而这阵“东风”却没有伴随环境政策一同落地。我国支持和鼓励农村发展畜禽养殖,推动该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进程的同时,相应环境政策的缺席让污染日积月累,成为了历史的“欠账”。既要清算旧账,又要防止新账叠加,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曾经有数据显示,畜禽粪便还田率只有30%-50%,我国每年产生的38亿吨畜禽粪污还有一半都去了哪里?答案想必已经非常清晰,这些粪污成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但是实际上,这些畜禽粪污能够产生沼气、生物天然气,还可以加工成有机肥料,这些都是可利用的资源。但是在配套管网匮乏,沼液运输不便的农村,这些资源被极大地浪费,还造成了污染。除此之外,产业改造也面临着技术指导以及资金援助匮乏的难题,加上由于养殖场分散,位置偏远等问题,环保监管也遇到了执法难的困局。
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难题,突破困境,从问题出发探索治污良策方是正途。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地方应当加强规划引导,积极宣传普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教育,根植环保养殖理念。另一方面,督促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建立资源化利用体系,从技术层面给予相关养殖场以支持。此外,紧抓标准不动摇,向市场发出利好信号,吸引第三方企业积极参与,严格把关催生一批示范基地调动优胜劣汰的力量促成畜禽养殖产业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其良性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