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中国的城市和农村经历着大规模的短期人口迁移,随着归家、返工的人潮流动,曾经美丽的农村却一年更甚一年地遭遇着“垃圾洗劫”。外出的人们带回了财富,也带回了新的文明。垃圾围路围河、污水随意排放问题在农村许多地区依然普遍存在,农村垃圾治理难题亟待破解。
农民越来越富,污染却越来越重。毒垃圾渗入土地河流,不仅损害农村人的健康,也将污染城里人喝的水、吃的菜,终将无人能够幸免。
多省区代表委员关注农村环境卫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包括海南、湖北、广西、云南等在内的多省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把目光“聚焦”农村垃圾的处理问题。在大家看来,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整治环境卫生成为关键一环。
来自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全国政协委员梁晓丹,今年准备了一个关于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提案,重点建议人口较多的乡镇都要有规范的垃圾处理厂,保护当地的环境。
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刘雪荣也把农村垃圾环境整治的建议带到两会。他呼吁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整治农村垃圾问题,出台规范性文件,做到有章可循;垃圾如何处理要做到有标准有规划;在项目和资金上,抓好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制定垃圾分类处理的技术标准和建立垃圾处理项目库,在资金上希望得到国家扶持。
两位来自广西的“85后”女人大代表李欣蓉、梁丽娜今年也把目光聚焦农村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建议国家的公共政策向农村倾斜,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如建一些垃圾管理站、处理垃圾设施。还可参考城市的卫生管理作法,农村垃圾也由环卫部门管理,国家、地方政府及村民各出一部分资金,村民也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适当缴纳一些清洁管理费,建立起农村垃圾处理的管理体系。
城镇垃圾转移农村加剧环境恶化
众所周知的是,在城市,垃圾增长速度堪与GDP比肩,在农村,这一速度同样惊人,卫生部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每天每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0.86公斤,全国农村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而这还不算那些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垃圾——统计数据显示,至少85%的城市垃圾,也被掩埋在了乡村。
问题随之而来。城市垃圾起码会有转运处理,而农村垃圾却无人顾及。乡亲们有的倒在屋角,有的倒在田埂上,有的则干脆倒入门前的小河里。小河由清转黑,往日的盈盈碧水,如今却成了不忍目睹的垃圾场。而肥沃的耕田,有的也泛起了阵阵恶臭。村里老人忍不住哀叹:好好的一个村,就这么毁了。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却成了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等的混合体,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使得农村垃圾在日渐向“毒害化”发展。如果不加以遏制,由此导致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那些有毒垃圾一点一滴渗入土地,渗入溪流,不仅损害农村人的健康,也将污染城里人喝的水、吃的菜,终将无人能够幸免。
农村垃圾处理并不难,关键在投入
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缺乏的同时,收运处理体系还基本上未建立起来,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与监测体系处于空白。继续照这样发展下去,“垃圾埋村”恐怕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如果人们认为“垃圾围村”只是农村人的事,那显然错了,农村环境污染同样在影响着城里人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
村收镇运县处理,这是我国在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探寻的一条村镇垃圾处理模式。然而在一些地方,等国家投入、靠政府处理、要群众补贴成了村镇垃圾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处理农村垃圾的方法总是多样的,农村垃圾比城市垃圾容易解决的原因在于,农村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农村既是垃圾的产生之地,又是部分垃圾的利用之地,具备垃圾循环利用的有利条件。关键问题在于有没有这样的投入。
改变对农村资源的长期汲取,转而反哺农村和农业,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恐怕是解决“垃圾围村”的根本方法。“如果今天我们没有合理地对待垃圾处理,明天,我们就将成为站在垃圾上的民族。”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