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品

  • 行业产品

石家庄飞鸿(水处理)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变频加压供水设备

当前位置:石家庄飞鸿(水处理)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文章>饮用水处理新技术
技术文章

饮用水处理新技术

阅读:910发布时间:2013-7-12

 
联合国把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和基本卫生设施的扩大,作为千年计划目标(MDGs)之一。这说明,保证饮用水安全是联合国实现MDGs其他目标——诸如削减贫穷和饥饿、保障卫生保健、普及教育、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因为目前世界上还有11亿人口不能使用安全的饮用水,特别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这方面的设备投入进展缓慢,但是人口却激增,实现饮用水安全保障目标非常困难。 
目前我国饮用水处理工艺大多仍然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该工艺处理的主要目标污染物是悬浮物和细菌等,但对病原微生物(如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常称为两虫)不能可靠去除。而微滤(MF)∕超滤(UF)可以可靠分离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等耐氯性生物和浮游生物,是混凝沉淀砂滤工艺的理想替代工艺,目前利用者在迅速增加。砂滤工艺在分离隐孢子虫时3log是分离极限,但是MF/UF分离可以达到5-6log的高去除率,已经可作为通用水处理技术进行推广。但不论是砂滤还是MF/UF分离都属于固液分离工艺,并不能期待利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包括新兴污染物)。 
不过与铝系混凝剂相比,铁系混凝剂具有更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因此,在强化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处理有机物时,考虑用铁系混凝剂替代铝系混凝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为了有效地去除饮用水水源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包括新兴污染物),特别是那些对人类健康具有现实或潜在危害的有机物,以及可以产生有毒有害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出很多处理技术,其中氧化技术,以及臭氧/生物活性碳工艺就是这些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的代表。目前由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去除水源中消毒副产物前质、降解水中各种稳定化学污染物、破坏产生异嗅异味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有效灭活水中各类病原微生物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再加上其工艺相对比较简单、经济,所以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单独的臭氧氧化对一些稳定性的农药类物质、有机卤代物的分解效率很低,这时,往往需要使用氧化技术(如臭氧/过氧化氢技术)等。另外,当原水中存在一定浓度溴离子时,臭氧处理会产生具有强致癌性的溴酸盐。溴酸盐生成控制及降解技术的研究,目前是饮用水处理领域的热点。除此之外,由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炭池中微生物及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好,导致炭池中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特别是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病原菌、“两虫”、携带寄生虫的后生动物等)数量的过度孳生,并代谢产生有毒物质。由于微型水生动物是某些病原微生物的寄主,其大量增殖,会进一步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增加,从而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从炭池泄漏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目前臭氧/生物活性炭通常是置于砂滤池之后,故炭池中的生物活性炭颗粒容易泄漏到出厂水中,而该炭粒包裹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灭活起保护作用,将大幅度降低处理水的消毒效果。因此,臭氧/生物活性炭的处理水存在生物安全风险。 
纳滤(NF)膜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膜,其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它的截留分子量(MWCO)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约为200-1000Da(孔径0.5-1.0nm),兼有反渗透(RO)和UF的特点;二是因其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构成(带电荷),而使得它对无机电解质具有一定的截留率。即纳滤膜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带电微孔结构的分离膜,其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两个显著特性:一是筛分效应,可以截留小分子量的中性溶质——有机物和病毒;二是对于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具有筛分和电荷双重效应(电荷效应又称为Donnan效应,即离子与膜所带电荷的静电相互作用),这就是纳滤膜在很低压力下(相对反渗透的高压)仍对离子型无机物具有一定截留率的重要原因。由于纳滤分离兼有RO和UF的特点,可以同时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离子,所以将纳滤膜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包括溶解性有机物和新兴有机污染物)和有害无机物等一次性同时去除,但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而且运行管理和MF/UF膜分离一样可以简单地实现自动控制,既可用于人力资源缺乏的小型水厂,又可作为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替代工艺在大型水厂应用;并且纳滤分离是一种“清洁”的分离技术(没有副产物)。所以,以纳滤膜为基础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可能是臭氧/生物活性炭的理想替代工艺。事实上,目前在以河流为水源的欧洲国家,为了应对由蒸发残留物等问题引发的诸多水处理问题,已经开始实施由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向以纳滤分离为基础的饮用水处理工艺转换。 
纳滤膜在大型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现有纳滤膜的操作压力大(0.5-1.0MPa),电耗高;其次纳滤膜的通量低(10-30L/m2.h),膜设备的投资大;纳滤膜的有机和无机污染严重,运行费用高,操作管理复杂;并且纳滤膜的预处理要求高,预处理工艺组成复杂。 
降低纳滤膜的操作压力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制备多层复合膜,并使用亲水性的支撑层;二是采用超薄的、高亲水性的膜皮层(分离层);三是通过引入功能性的化学基团,达到既能降低膜压力,又能保证膜通量及污染物截留率的目的。 
降低纳滤膜的成本,包括降低膜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纳滤膜设备的价格主要与制备膜的原料及膜通量有关,通过开发廉价的新型膜材料,并制备高通量的纳滤膜组件,可以降低纳滤膜设备的投资;运行费用主要决定于膜的操作压力(电费)和膜的寿命(换膜周期)。 
纳滤膜污染一方面会使膜通量降低(恒压运行),导致设计的膜设备数量增加;另一方面膜污染会使纳滤膜操作压力增大(恒流量运行),运行费用(电费)提高。控制纳滤膜污染的方法,一是将膜与其他处理工艺组合,去除可以对膜产生污染,特别是不可逆污染的污染物;二是优化膜系统的运行参数;三是研究各种有效的清洗方法(包括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恢复污染膜通量;四是开发新型抗污染膜材料。 

环保在线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 .      Copyright(C) 2021 https://www.hb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